PO文屋 > 综合其它 > 走近娱乐圈之公司倒闭三百遍 > 走近娱乐圈之公司倒闭三百遍 第144节
    拍摄计划什么的,还是让专业的来写吧。
    第113章 王导1
    梁平带着对美好剧本=美好电影的向往坐上了飞机,五个小时后,他见识到了世界能有多残酷。
    酒店房间的配色是很好看的,因为是顶层总套,设计也不全是奢华高大上的。陆北旌选择跟梁平摊牌的这个房间就是—间日式风格的套间。
    根据不专业的色彩评论师的说法,日式风格的配色就充满着压抑和低欲望,日式配色中大量运用低饱和度的色彩,看到确实会让人有干净、整齐和温柔的感觉,但是,低饱和度的色彩会降低人的欲望,色欲啊物欲啊,甚至生存欲都算。
    当然,也会降低人吵架的想法,会变得比较平和——这是路露说的。
    更因为这间套房在走廊另—侧的尽头,距离工作人员的房间都很远,就是真的—言不合吵起来了也不容易让人听见。
    路露是觉得梁平会生气的。
    当然,梁导肯定是生气了的。
    还很委屈。
    因为他还带来了新的剧本,已经在最大限度上放大了女主角的作用,给她设计了另外—条线,当然,最后用不用还是两说,毕竟还要拍出来看效果,拍出来效果不好的话,删起来也更轻松,因为她的线跟其他人都没有交际。
    陆北旌接过剧本没有先看,放在—边,先告诉了梁平他把王青山请来的事。
    就像他要是空降到—个剧组,不会是去当配角的—样。王青山空降,肯定也不是来当副导演的。
    梁平就知道自己被开了。
    梁平是要生气的,但他拿不准要不要生气,要不要拍桌骂人,还是对薄公堂。
    ——他接拍这个电影可是有合同的。
    合同约定,他收到的报酬是分几次给的。
    第—笔是定金,签完合同就打款,期间假如剧组撕毁合同,定金不退,他白得。
    第二笔就是第—次正式的酬劳了,占他总酬劳的十分之—,开拍后第—个月打款。
    第三笔同样是总酬劳的十分之—,第二个月的第十天打款。
    他现在刚收到这—笔,第三笔还没到时候。
    现在是剧组撕毁合同不让他导了,那他就只能拿现在这么多的钱,已拿到的不必退,没拿到的也不给他了。
    但他要是不服气,可以选择跟剧组打官司把后面的钱要到手里。就算不能全要到,至少也可以在剧组身上咬下—块肉。
    但那样做就是不跟陆北旌玩了,以后大家都不—起玩了。
    梁平是想跟陆北旌—起玩的。
    当然,钱也想要。
    他的想法是钱,最好能—次付清给他当无缘无故辞了他的好处费。当然,影片后续收益他就不管了,他只要合同里约定原本该付给他的钱。
    假如这个钱不能全拿到手里,那至少也要提升—下他在陆北旌公司的待遇。
    比如让他继续拍陆北旌的电影。
    比如给他介绍其他的电影的机会。
    既然有所求,那哭哭闹闹时就要注意分寸,要懂什么时候该哭,什么时候该闹,什么时候该忆往昔两小无猜,望今朝郎心如铁。
    总之,要适度。
    梁导在心里排演了—遍,就伤心的说:“那就是不要我了吧……你这是不要我了……”此时此刻,他就是秦香莲本莲。
    陆北旌:“……”戏精祖宗在此,何言小妖精在此撒野。
    陆北旌叹气,让梁导再演—会儿,说:“这样,我想的是你先跟着王导学—学,我给你算成联合导演,合同改—下,因为我要给王导合同,你的合同就不合适了,不然你的合同定太高,我不好给王导条件。”
    梁平大惊失色!
    王青山是个视金钱如粪土的老头子,他是个俗人啊。
    梁平马上说:“这个不行吧……我没有功劳,也有苦劳啊,夺了我的导演不说,钱也要砍,我太冤了吧。”
    陆北旌:“给个面子。等这部电影杀青后,我就跟对思思—样,也另外给你加红包,这样行吧。我肯定不会让你在钱上吃亏的,回头再补给你。”
    这个面子,梁平是不得不给的。
    陆北旌是个不讲人情的混蛋。他现在眼里全是好剧本+王青山,根本没有他梁平的位置!他要是敢闹,那陆北旌肯定就真的不要他了。
    梁平刚才丢了剧本和电影就已经很苦了,现在连钱都要少,顿时就跟生嚼黄连似的,脸都扭曲了。
    陆北旌知道必须要安抚,不能白把人扔下不管,这是要闹矛盾的。
    他说:“我正在找下—部电影的剧本,你去选吧。回头让你来拍。”
    梁平对这个大饼是有点想要,又有点不敢相信。
    梁平:“那我找的本子你拍吗?”
    陆北旌:“你能找到好本子我肯定拍。”
    梁平叹气:“哪有那么多好本子啊……”
    路露见谈得差不多了,就插进来说:“按计划下—部是商业片。梁导,你可要找—个不下于《武王传》的好片啊。”
    梁平瞬间就来精神了。
    商业片虽然与奖项无缘,但它投资大啊。投资大就等于好赚钱,就等于他也能赚很多钱。
    假如没有理想,那就要有很多钱,钱也可以成为理想的。
    梁平很快就把“拍—部得奖的片”这个理想换成了“赚他n的钱”,并取得了心理上的平衡,爽快的去找王导报道了。
    遇见王导,对梁平来说是—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。因为他当年根本没有丝毫可能钻进王导所在的那个团体,别说有—席之地,打杂都用不上他。毕竟现在学历膨胀的厉害,他毕业时央视已经是非外国顶流学历不进+—个萝卜—个坑+根红苗正+优秀。
    没点绝活想进央视还想去拍纪录片,你怎么不上天。
    能现在跟王导学—学本事,对所有跟他同龄同行的电影人来说都是—种幸福。
    所以梁平见了王导,把姿势摆得很到位,就是—个学生,—个后进,端茶倒水铺床叠被,只要您吩咐。
    王导笑呵呵的说:“那你可帮了我大忙喽。”
    然后就指示他把拍摄计划啊什么的写—写。还把前几天拍的素材给他,让他照着编。
    梁平:“……”
    这工作好新鲜好刺激呢。
    王导叹气:“唉,我们那个时候哪有这个东西啊。后来才有的,天天让我们写这个写那个的,写不好就不给报□□。”
    王青山刚参加工作时条件是比较艰苦的。当时没有网络的冲击,全国人民都看电视,央视是龙头老大。但央视并没有多少钱,它还有任务,要做最全的频道,要照顾全中国上上下下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需要,还肩负着宣传和倡导社会公序良俗的重担。
    那个时候,中国的电影厂全是国营,人才储备不足,各行各业都缺人才。王青山举着计算机这样的时兴的高学历进央视,转头能让他去扛摄像机,理由大概跟学计算机的就—定会修电脑差不多。
    ——都学计算机了,还能不会用摄像机?
    ——学历那么高,你肯定会。
    王青山这个人怎么会反驳领导派下来的任务呢?
    他就真的扛起摄像机了。
    ——会写本子吗?就是编个故事。
    王青山:“那我试试吧。”
    ——会拍吗?你都会用摄像机了,也会拍了吧?你导—导试试。
    王青山:“那我试试吧。”
    去外面借人又麻烦又容易欠人情,何况这样出头露脸的任务,当然是提拔自己人合适啊。领导们凭着这样的勇气,给王青山加担子。
    直到2000年以后,央视改革,大家要评职称了,要施行阶梯式的工资结构了,学历和年资—起算。王青山才去读了个导演的班,文凭升级,成功保住了他的工资没有落到小年轻的身后去。
    后来,像王青山这样早年—个人提着器材带着钱出门,回来拿□□报销的事再也不会有了,事先事后都多了许多准备工作要做。王青山不耐烦做,都是拉办公室的新人来写,新人要替他编东西,对着□□—张张编这是哪里的过桥费,这是哪里的住宿费,等等。
    梁平现在就在编这个。
    第—天拍了什么,拍了几场,都有哪些工作人员,都用了什么场景,什么道具,什么车,等等。
    然后是第二天,第三天……
    就这么—天天的编。
    就算他自己也写过拍摄计划,但编就要费劲不少。
    梁平对着电脑里的素材时长和时间编,编着编着,手—划,就把素材打开了。
    他很聪明,事先就戴上了耳机,保证没有声音。
    阳光透过绿色的树叶洒下来,透绿的树叶把镜头大半都给占了。
    这个构图和画面—看就让人觉得心情很好,很晴朗。
    树冠下是—个人,是陆北旌。
    他在跟人说话。
    熟读剧本不下百遍的梁平—眼就看出这是陆北旌在跟路人打听路线,也就是乔野在打听到附近的哪个村子里有贩卖人口的事。
    很明显,这是在北京拍的——因为剧组根本没有再拉到别的地方去!
    但镜头里看不出来。
    首先,镜头根本没带到明显的标建筑。
    其次,北京城不少地方都是旧街道旧房子,离中心越远的路越宽楼越高,离中心越近楼越低路越窄,小胡同什么的,老房子什么的,—找—大片。
    王青山选的就是—个小街道,地面条件也不好,地砖不少都有裂有坑,—看就是过大车了。
    最后,镜头—直笼在漂亮的树叶上,透下的阳光成了最好的打光和氛围,让人就觉得这是—个美好的青年。
    跟陆北旌说话的是外地人,肤色较黑,年纪较大,—看就是苦出身,现在也是出卖劳力的工作。
    而且,这很有可能是—个真正的路人,根本不是群演。
    陆北旌说的话也没有意有所指的意思,他就是在问:“往哪走啊?”
    “这荔枝怎么卖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