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文屋 > 耽美 > 嫁给农户的山居生活 > 嫁给农户的山居生活 第44节
    时乐把捆好的秧苗装到竹筐里,一一背到水田去,顾朝朗今早背了几筐,剩下的时乐又背了七八趟,最后一趟的时候他把竹篮也拎上了。
    家里的田位置都是相近的,只有秧田单独在河边,时乐估摸着数量把秧苗扔到几块田里泡着,和正在插秧的顾朝朗说了两句话就拎着竹篮回去了。
    插秧的时候村里人经常忙活到天黑才回家,顾朝朗也不例外,时乐只得先回家做饭,到时候再送到田里。
    现在不过申时,远不到吃晚饭的时候,但是干活的时候很累,平时一天两顿,农忙时得四顿,下午再添一顿晌午饭。
    下午这顿普遍吃的简单,多是几个杂面馒头应付过去,时乐昨晚煮骨头的时候也把面发上了,不过他还把馅儿也准备了,包子总归是比馒头好吃的。
    时乐准备了两种馅儿,腌菜肉沫和红糖,他发的面也多,想着把明天的也备上。
    时乐一到家就先把火点上烧着水,又把锅洗刷干净才开始包包子,一锅包子要蒸两柱香左右,时乐第一锅蒸了八个。
    他匆匆把第二锅蒸上,又往灶里添了柴火,水葫芦里灌满温水,就拎着蒸好的包子和水出了门。
    他也没在田里耽搁,把篮子递给顾朝朗,又交代了几声就急忙赶回家。
    一连几日,时乐隔一天去秧田扯一个半时辰的秧苗,然后再送到田里,其他时间就在家里忙活,到了饭点再给顾朝朗送饭。
    转眼就是顾清成亲前一日,田里的活计只干完一半,顾朝朗还是一早就去了田里,时乐则去了顾清家帮忙。
    先是布置院子和屋子,贴上囍字,挂上红布,又是收拾院子,提前找好的厨子前天已经定好了菜单,昨天采买了一些,有些不禁放的今天下午才去买。
    一早上忙活得晕头转向,好不容易手里闲下来,时乐急匆匆地跑回家,做好饭给顾朝朗送去又回了顾大伯家。
    一进门,李秋芳就看见了,嗔怪道:“一大早就和你说了朝朗的午饭从这里送去,你偏不肯,硬要回家,这是把伯娘当外人了。”
    时乐摸了摸鼻子,笑着道:“没有的事儿,伯娘怎么能这样说,是家里昨晚做的多了,不吃了浪费,晚上朝朗就来伯娘家吃了。”
    李秋芳也不知信没信,笑骂了两声,就招呼道:“今日帮忙的人不少,你别忙活了,进屋和清哥儿说会儿话,也歇歇,忙活一早上了。”
    时乐点头应了,“那我先进去,一会儿再出来帮忙。”
    李秋芳拍了拍他的手,就径直忙活去了。
    时乐熟门熟路地去了顾清的屋子,顾清这会儿正坐着发呆,虽说是他成亲,但是他确实没什么事情做,一见时乐进来就笑着起身,“时乐哥哥,你怎么才来,我好无聊。”
    时乐笑着道:“我可是一早就来了,在外头帮忙呢,这不就来陪你了。”说完就坐到顾清身边,开始闲聊。
    顾清杵着下巴叹气,“我怎么就要成亲了,我都反应不过来。”
    第58章
    时乐也想起了去年自己成亲的时候,内心的无措和此时的顾清一模一样,彼时的心情还历历在目,但仔细一想已经是八个月前的事了。
    时乐自觉不是一个很会安慰人的人,便将当时自己的想法都与顾清说了,又说了婚后的日常,倒也意外的安抚了顾清的忧虑。
    此时屋外正忙得热火朝天,笑闹声一片,人一多最常见的话题就是村子里的各种八卦。
    这个说东边的媳妇儿回了娘家,那个道西边出了个酒鬼,又是说这家的孩子去了隔壁村的私塾,那家的丈夫在镇上找了个活计……
    时乐和顾清坐在屋里本还有些无聊,尤其是顾清,这两天都憋在屋里,这会儿已经完全不无聊了,两人挪了个位置,坐在窗边津津有味地听外头的八卦。
    时乐这些日子虽然认识了青塘村大部分人,但有些距离自己家很远的他也不认识,只能扭头悄悄问顾清。
    约莫一个多时辰,时乐和顾清就坐在桌边,手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打着络子,竖着耳朵听外头的八卦,两人已经十分有默契了,时乐一扭头,顾清就给他讲解外头正在说的是谁。
    像他们这个年纪的哥儿姑娘,一碰见外头那些聊天的,难免就要成为她们的话题,但是这样在屋里听就避免了这个问题,只有听八卦的快乐。
    估摸着申时,外头的声音突然更大了,七嘴八舌地像是吵起来了。
    时□□过窗户纸瞧了一眼,外头的人好像都站起来了,他把手里的络子放下,看着顾清道:“你坐着,我出去瞧瞧,一会儿进来告诉你。
    顾清连连点头,催促时乐赶紧出去听,说不定是有了什么大八卦。
    时乐见他那样子有些好笑,还是快步走出去了。
    他一出屋子就瞧见院里来了一个陌生男子,手上拎着两块猪肉,眉头紧皱,弯着腰正和李秋芳说话。
    “婶子,实在对不住,我爹今早上山摔了一跤,手就不能动了,去镇上瞧了说是骨折,我爹就催我赶紧来告诉婶子一声,只能请婶子重新找一个掌勺的了。”
    他说完也不等李秋芳接话,就从怀里掏出几十文钱,诚恳道:“这是婶子给的钱,我爹之前定了菜单和采买,就厚着脸皮收了六文钱,剩下的托我还给婶子。”
    李秋芳之前去请掌勺的大厨,带了四斤猪肉和六十六文钱。
    李秋芳一向是一个有主见的人,人也大方,轻易不会与别人红脸,见这情形也愣在了原地,张了张嘴半晌没说出话。
    酒席的掌勺都是要提前一旬就请好的,提前几天换人还能多花些钱重新请一个,不算十分为难,但现在离正日子只有半天了,这一时半会儿能去哪再找一个掌勺的。
    尤其是菜单已经定下,菜也采买了,这能做掌勺的至少都有一个拿手菜,现在即使能重新请到一个,他也不一定会之前那人的拿手菜,这采买的菜难免会浪费一些,又是一大笔钱。
    李秋芳脑子有些混乱,各种念头都冒出来,一旁听着的村里人也按捺不住了,今日请来帮忙的都是相熟的人,这会儿倒也都是关心,没有幸灾乐祸的。
    “这可真是愁人,嫂子,赶紧让大哥和朝阳去重新请一个吧。”
    “好事多磨好事多磨,秋芳啊,你可不能慌神了。”
    “这也是意外,谁都不想,这次波折过了,接下来肯定都顺顺利利的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李秋芳也知道这怪不得谁,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,人家道歉也诚恳,这会儿说话的功夫他还弯着个腰一直没起来。
    她深吸了一口气,心情稍稍平复下来才上前一步把那人扶起来,“快起来,这是做什么,婶子就是一下没反应过来。”
    那人来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被大骂一顿的准备,虽说是意外怪不得谁,但若是他爹今早不上山也不会发生这种事,这会儿李秋芳这么和蔼,他更是内疚,连忙把手里的东西递过去。
    李秋芳接过后,叹了一口气,又数了十文钱过去,人家定菜单采买都是尽心尽力的,
    哪能真只给六文钱。
    两人又是一番推让拉扯,最后那男子实在说不过,接过钱又是连连道歉,才转身出去了。
    他刚把他爹送到镇上的医馆,还没听完大夫说什么,他爹就催促他赶紧来道歉,让这家人重新找一个掌勺的。
    送去镇上的路上他就发现他爹除了摔到手,脚也受伤了,只是没那么严重,这会儿也不知道怎么样了。
    那人一走,院子里议论声更大了,李秋芳身边围着一群人,时乐都没能挤进去。
    这会儿顾大伯和顾朝阳也进来了,方才他们在外头忙活,还是有人去叫他们才知道这事儿。
    顾朝阳走到他娘身边,安慰道:“娘,你先别急,我和爹这就去镇上重新请一个,多给些钱总能请到的。”
    一行人回了堂屋,村里人也知道他们这是要回去商量,都没有跟着进去,而是坐在院里继续忙活,若是掌勺的明天才能找着,他们得把菜提前处理好备好,这样明天才来得及。
    时乐也跟着进去了,这会儿可不是见外的时候。
    李秋芳一家子这会儿都沉着脸,匆匆说了几句话,顾朝阳和顾大伯就准备拿钱出门了。
    时乐双手捏了捏大腿,犹豫了半晌还是开口道:“伯娘,那掌勺的定下的菜单是些什么,实在不行我试试。”
    李秋芳猛地扭头,手下意识就抓住了时乐的手臂,“乐哥儿,你说的可是真的?是了,你厨艺确实好,你等我想想,等我想想。”
    时乐这会儿压力山大,不仅李秋芳盯着他,连大伯和堂哥堂嫂都在看着他,灼热的视线像要把他盯穿,时乐已经想扣手了。
    还是李秋芳先反应过来,拍了拍时乐的手,“没事儿,做不了也不影响什么,你大伯和堂哥一会儿去镇上请。”
    见时乐没那么紧张了,李秋芳才缓缓地开始报菜单,“咱家请的厨子就是之前向晨成亲时请的那个,甜白酒都是自家做,我已经做好了,还有必备的八宝饭,另外就是五荤二素,萝卜炖脊骨,清炖鸡,酸菜鱼,春笋炒肉,肉沫煸豆角,南瓜和白菜。”
    时乐琢磨了一下,都是自己会做的家常菜,但做席面他是第一次,也不敢打包票。
    他只实话实说道:“伯娘,菜倒是不难,我都会做,但是我没做过席面,还是大伯和堂哥先去请人试试,若是实在不成就我来做,我一定尽力,做不好伯娘也别见怪。”
    李秋芳脸上挤出个笑,“说什么傻话,伯娘谢你还来不及,那就先让你大伯他们去试试,再过两个时辰还没找到就作罢,到时候就要麻烦你了。”
    时乐也没想出更好的法子,点头同意了。
    另一边的顾大伯和顾朝阳也稍微放下心,和时乐道了谢就匆匆出去了,倒是堂嫂坐了过来,和时乐说了会话,言下之意也是让他不要担心。
    李秋芳也整理好了心情,再次笑着朝时乐道谢,她心里也知道时乐能这样做不容易,实在是把她们一家当亲人看才会如此,换作她自己遇上这种事儿都要考虑许久,毕竟很容易就出力不讨好。
    时乐在堂屋里陪着伯娘和堂嫂坐了一会就起身回了顾清屋子,一进门,顾清就蹭的一下站起来迎了过来,“时乐哥哥,是出什么事了吗?我听外头说谁来不了了,是掌勺的吗?”
    时乐顿了一下,也没瞒着顾清,“说是摔伤来不了了,不过你别担心,大伯他们已经去找其他人了,实在不行还有我呢。”
    顾清这会儿已经黏黏糊糊地凑到时乐身边了,他本来就喜欢和时乐凑这一起玩,现在又有些感动,就更黏了。
    有了这事儿挂在心头,两人的情绪也没有刚才那会儿好,连听外头八卦的兴致都降低了。
    又过了半个多时辰,时乐隐约听到了顾朝朗的声音,和顾清说了一声就往外走,一看果然是顾朝朗来了。
    顾朝朗一进来就被院里的长辈叫住了,这会儿正在和他们说话,看见时乐出来就走了过来。
    顾朝朗也没站在院子中间,而是和时乐往侧边去,在屋外站定才开开口道:“我听说出事儿了,是什么情况?”
    时乐把刚才的事儿和顾朝朗从头说了一遍,才问道:“你回家换衣裳可锁门了?别给忘了。”
    顾朝朗点点头,“锁了,我还给鸡喂了食水才来的。”
    回完话,顾朝朗又接着道:“要是大伯他们能找着新的掌勺的,你就别管这个事儿了,做那么多人的饭不容易,你别累着自己。”
    时乐本也是这么想的,自然点头应下。
    顾朝朗也没再说什么,关心了时乐两句就去了院子另一边帮忙,时乐也转身回了屋子。
    已经是黄昏,顾大伯和顾朝阳两人还没回来,也不能让一院子的人都等着他们,李秋芳和村里的族老就招呼大家准备吃饭。
    今晚来的人不多,算上李秋芳自家人都才二十来个,饭食也是村里来帮忙的妇人做的。
    吃过饭,时乐跟着她们一起把碗筷洗干净收好,又把院子打扫了,帮忙的人陆陆续续离开,顾大伯两人才回到家。
    院里已经有些暗了,两人是在灶房吃的晚饭,饭菜是方才温在灶上的。
    李秋芳急切道:“怎么样?可找着掌勺的了?”
    顾朝阳跑了一天饿的不行,匆匆吃了两口饭才开口。
    第59章
    “娘,我和爹跑了三家,刘厨子是答应了另一家的喜事,明天刚好要去定菜单,还有一个一听说咱家是已经定了菜单就拒绝了,最后一个王大厨倒没有一口回绝,只说至少五百文才肯来。”
    顾朝阳话音刚落,李秋芳就长叹了一口气,虽说她早有预料,但真的听到这个结果还是有些难以接受。
    良久,李秋芳才开口问道:“那个王大厨怎么样?”
    顾朝阳面带愁色,“我们特意寻人问了,说是手艺一般,还会临时加价,请他的人极少。”
    李秋芳皱了皱眉,一时难以下决定,看这样子请乐哥儿帮忙是最合适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