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比如,用户充值了一百块,这笔钱将进入对公账户,用户的虚拟账户余额也将增加一百。而用户购买一款第三方应用,花费一百,那月底,我们进行清算,对公账户便会向开发商出具账单并打款。”
    “这就是微讯的虚拟账户体系,可理解为电子钱包,本质上,这是一种预付卡。”
    “微讯提供的是线上收单业务服务,只不过收来的钱,先放在微讯在银行开立的对公账户,隔一段时间统一结算给开发者。”
    “这期间,微讯充当的是一个担保方的角色,连接着平台开发者以及用户两方。”
    “最大的作用,还是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、提高用户体验。”
    “接下来,我们会努力和开发者达成合作,并尽可能的引入更多网银支付接入,或者做更多……”
    “当然,这任道而重远……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报道里。
    李琦很有条理地将整个支付体系的运转方式,解释了一遍。
    是的。
    其实说白了。
    这就是前期支服宝的模式……
    林木工作室手握最大的移动端平台以及最大的游戏平台。
    本来角色就是平台方。
    作为手握两个平台的公司,当然可以成为担保者这个角色。
    虽然两大平台,并没有淘宝的商户多,但开发者也不少了。
    而且手机端的平台上线后,各种应用都有。
    这就是林木工作室最大的底气。
    而这也是林瑶和系统奖励的移动支付建设方案中,认为风险最小的方案。
    因为无论如何。
    用户购买林木工作室平台上的应用或者游戏,钱都需要来到林木工作室的对公账户上。
    林木工作室不可能每天都跟开发者们结算。
    基本是一月一结。
    这时候。
    在这套本来存在的运转体系中,加个钱包系统,问题真的不大。
    因为用户的钱依旧是支付给林木工作室的对公账户,然后由林木工作室统一和平台开发者结算。
    这套体系下,就算林木工作室给某个账户余额调成一亿。
    那林木工作室也需要支付这一亿。
    因为这钱消费后,月底是必须结算给开发者的。
    至于给别人?不行。
    因为暂时还没开放转账。
    转出来?
    那对公账户就要出钱。
    说白了,只要微讯支付只限定于林木工作室旗下的平台。
    那林木工作室本身作为服务方,是没有将微讯钱包里的钱转换为真钱可能的,虚拟账户本质只是一张预付卡。
    当然。
    如果更进一步……那就不一样了。
    不过目前为止。
    林木工作室还没有更进一步。
    所以这个报道一出。
    几乎所有用户。
    都对微讯支付有了个大概的概念了。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这就相当于充钱分批消费呗。”
    “大概是这个意思吧,我可能一年消费一千块买游戏,那年初充一千块,接下来一年都不用用网银了,直接就可以用余额购买游戏了。”
    “这怎么听起来那么像超市消费卡……”
    “本质上就是超市的预付卡,但对应的并不是实体的超市,而是网上的超市而已。”
    “风险还是有的吧,比如林木工作室破产……”
    “那也是开发者的事,而且你觉得林木工作室会破产吗?”‘
    “明白了,这其实挺好的,确实是比买一款游戏就用网银方便,直接输入密码就可以了。之前还只支持第一方,现在也开始支持第三方了,要是全平台支持,那就更方便了。”
    “牛逼牛逼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其实不止用户明白了。
    很多跟风的竞争对手,也明白了微讯的运转体系。
    但是。
    新的问题也出现了。
    那就是。
    林木工作室拥有‘超市’,拥有future store和vaporwave两大平台。
    他们没有啊……
    这也就意味着。
    他们不能用同一套方案,因为玩不转。
    你总不能自己也搭建一个平台吧?
    这也不现实。
    更何况也没人用啊……
    所以。
    唯一的破局办法,就只有……单独跟开发者和银行商量了。
    让银行接入,让开发者的应用或者游戏,接入自己的支付体系。
    自己成为清算方。
    而这,就不是一个东西了……
    微讯支付还是在自己平台内部玩。
    而他们现在更加一步。
    更加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了……
    他们直接开始了冲锋!
    不是没人想到。
    林木工作室前期那么谨慎,是为了让其他人先冲……
    但有些东西能想到,并不代表就要放弃。
    林木工作室这个报道,除了解释了微讯的运转方式外,还揭露了移动支付的本质,那就是类似超市的预付卡。
    而超市的预付卡……产生的冗余资金,可是十分庞大的。
    用户用第三方支付机构交付,钱是放在运营方的对公账户上的,而这,就是所谓的移动支付备付金。
    巨额备付金,光利息就是一笔不小的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