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调度铁路,安排装卸货物,制定安全标准,这些都是比装一节蒸汽车头更重要。”
    “更不要说我们在建造铁路的时候,积累的大量施工经验。”
    “运营铁路,维修铁路处理故障,安排铁路调度,这些才是一条铁路更重要的经验。”
    “所以世界上各国的铁路公司,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才能玩转铁路。”
    “我们积累的木轨马拉火车管理经验,同样也可以用在以后蒸汽铁轨火车上。”
    听到詹亚光这么说,崔涛终于心情好了很多。
    “好了,八点已经到了,准备出发!”
    车站上发出尖锐的铃铛声,燕小北挥舞手里的缰绳,四匹骏马发出嘶鸣声,开始拉着马车缓缓的动了起来。
    一下子操纵四匹马,燕小北集中精力,手里的马鞭不停的挥舞,调整四匹马的位置和速度。
    轨道减少了车轮的摩擦力,装满了货物和假人的火车开始逐渐加速,火车快速的驾出了车站。
    看到马车安全的离开车站,詹亚光这才放松了一些说道:
    “这趟车也要经停两个车站换马拉车,预计六个小时就能抵达武威城。”
    崔涛说道:“五个小时,那就是时速二十五公里一趟往返,这速度好像也不快啊。”
    詹亚光笑着说道:“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节蒸汽火车的时速多少?”
    “多少?”
    “八公里每小时,相比之下马拉火车的速度已经不慢了。”
    崔涛想了想,这才想起来现在是大唐。
    普通的商队一天也未必能够走到二十五公里,一小时二十五公里的速度已经可以用风驰电掣来形容了。
    两节货运车厢所运输的货物,已经抵达上一个大中型商队能够驼运的货物了。
    怪不得铁路出现之后,人类物流的速度发生了飞跃。
    这就是基建的重要性啊!
    崔涛下了决心,只要威张铁路真的能够保本运营,那一定要再投资建设一条铁路,把张掖和酒泉也连接起来!
    李炎也通过系统,观察这一次铁路试运行。
    这时候都督府记室刘宴捧着一堆文书进来,李炎首先问道:
    “有没有威张铁路的报告,先找出来给我看看。”
    刘宴一愣,不过他是神童出身,有过目不忘的能力,一下子就找到了詹亚光所上的报告。
    “殿下,尉迟将军有军情急报,是不是先看那份?”
    刘宴忍不住问道。
    今天是大军开拔漠东的日子,可是建宁王关心的竟然是威张铁路试车这样的“小事”。
    刘宴当然知道木轨马拉火车是什么,可是这东西能有大军出征重要吗?
    李炎认真的翻阅詹亚光的报告,最后忍不住连续说了三声“好”!
    刘宴更加的吃惊,就连河西大捷的时候,建宁王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两声“好”。
    这威张铁路真的这么重要吗?
    刘宴不理解的看着李炎。
    李炎正在通过系统,看着燕小北稳当的驾驶马拉火车,飞快的在铁路上前进着。
    而三十公里外的停靠车站,也已经在准备给马车换马和检修了。
    这也是詹亚光的设计,长期奔跑会让马疲劳,更容易发生事故。
    而木质车厢在运行中也会出现问题,所以詹亚光在五十公里设立了中转的车站。
    这些车站的工作人员会换上准备好的新马,然后检查车厢有没有问题。
    这一样的中转车站还有一个,这也是保障马拉火车能以最佳的状态运行的方法。
    这些都是詹亚光从早期的马拉火车文献中查到了经验,全部都用到了威张火车上。
    而这些补给站的功能,与蒸汽火车补给站添煤添水一样,也是整个铁路系统的一个环节。
    詹亚光制定了全套的铁路运行的技术手册,这才是一家铁路公司最重要的东西。
    一项技术从研发到投入使用,再到平稳运行,往往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。
    往往但都是经历了一场场惨痛的事故后,才会反推管理学跟随技术进步。
    詹亚光这份详细的技术手册,可以让陇右在尽量少出事故的情况下,让管理学配套技术进步。
    而铁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,意义远远不只是物流这个方面。
    这才是李炎重视威张铁路的原因。
    第三百八十七章 帝国疆域极限论
    刘宴鼓起勇气问道:“殿下,这木轨铁路难道比漠东用兵还重要吗?”
    刘宴少年成名,十岁就被上皇赐予“正字”,也就是负责看管皇家图书馆的管理员职位。
    可刘宴却依然发奋苦读,一直对自己要求严格。
    因为刘宴的梦想是要做诸葛武侯这样的一代名臣。
    来到陇右之后,刘宴也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,竟然能被建宁王看中。
    能在建宁王身边担任记室,这虽然是一个不入流的官职,但是刘宴也觉得获益良多。
    记室负责起草建宁王的公文,经常当面和李炎交流,算是李炎的私臣。
    两人的关系也比较亲近,刘宴这才问出了这个问题。
    李炎笑了笑反问道:“士安,你熟读史书,可否为本王解惑。”
    “殿下请讲。”
    李炎问道:“孤闻武王伐纣后,周王室也只掌控京畿的土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