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后他亲自代表朝廷皇家道歉,可以快速的拉回百姓的心,然后提出为他们申冤的事情,让刚回归的百姓心,能够感受朝廷的恩德,更加相信朝廷。
    接连两波下来,再提出以工代振的事情,让百姓觉得干活才能换到粮食的抵抗心,就没有那么重了。
    三件事下来,不但威慑了白莲教,还收回了百姓的心,更解决了每次赈灾百姓那对以工代赈的抵触的心理。
    「好了,接下来我也不多说废话,浪费大家的时间了。」
    「现在大家听从身边将士的安排,有冤屈的去申冤,想要工作换粮食就报名换粮食。」
    「那些实在有困难的家庭,也可以跟士兵们讲,他们会先给你们几顿应急的粮食。然后在审查后,确认你家里真有困难,会无偿的发放给你们粮食,提供你们的生活保障。」
    「另外城北处,还有数百名太医院的医者等待,有生病身体不适者,可前往去医治,并且不会向大家收取任何银钱。」
    「大灾往往会伴随着大疫,想必大家也都是十分清楚,为了大家的安全考虑,希望各位注意一下个人洁净。」
    大会在百姓的欢呼中,热火朝天的开始。
    有那冤屈者,向身边的士兵锦衣卫汇报之后,被其带领到刑部那边,排队接受询问。
    此次审案不是当场拿人,而是先将案子记录以后,有锦衣卫和刑部官员以及月影卫三方一起调查。
    朝廷不会放过一个坏人,同样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。
    虽然山东已经烂透了,但不代表的全部都是坏官。
    为了防止有心人借机乱攀咬泼脏水,或者是不明原因乱指认的情况发生,调查走访还是有必要的。
    山东这一次公审,耗费的时间精力绝对会会很长。
    可这并不是惰政的借口,怕麻烦那还当什么官,回家躺着享受妻妾不香吗。
    既然当了这官,那就要认真负责,怕麻烦,那就滚蛋回家,天下什么都缺,就是不缺想当官的。
    巨大的方阵很快分出了数百条队伍,看着排着长长队伍过来告状的人,等待的刑部官员们,脸色苦的都要滴出汁了。
    当了这么久的刑部官员,他们从来没觉得审案竟然如此难。
    今天可以说,是他们当官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,弄错一个降一级,降到降无可降的时候,就要进大牢。
    这尼玛,简直要命啊。
    虽然心里苦得一批,但案子该审还是要审。
    数百名刑部官员,每个人的桌子上,都放着厚厚的大明律。
    以往他们审案的时候,都会根据记忆中的刑法定罪,有时候就算出错了,只要不是大问题就没人管。
    可今天不行了,身边可是有锦衣卫和御史台的人盯着,这两个部门可都是要命的部门。
    皇太孙可是吩咐了,案子一旦出错,三个负责审案的人都要受罚。
    锦衣卫和御史台为了不受罚,肯定把主审的刑部官员盯得死死的。
    所以为了自己的官运和小命,刑部官员们只能每审一个案子,然后苦逼的翻着大明律法。
    哪怕就算脑海里记得一清二楚,也要翻
    开来看看,生怕错一个字,就招来灭顶之灾。
    时间缓缓流逝,转眼到了中午。
    由于告状登记的人实在太多,很多人还没有分到粮食。
    朱瞻圭怕这些饿的已经走不动的灾民们,在此期间饿死一两个,闹出什么乱子,便下令设立粥棚,给灾民们准备午饭。
    有了上一次的赈灾经验,这一次办起事情来轻松了许多。
    数千名衙役士兵,带着已经报名的农妇,开始在队伍边熬起了粥。
    为了让这些饿了不知道多少天的百姓们沾点油,不至于粥水下肚就没了踪影。
    朱瞻圭又取出了一些各种肉罐头剁成碎末掺在了粥中。
    闻着散发着浓浓香味的粥水,饿的头晕眼花的灾民,不停的狂咽口水。
    也就是朱瞻圭收拢了他们的心,再加上队伍中不停巡逻的官兵衙役的威胁,没有人敢冲出去强抢。
    否则这些粥还没等熬熟,估计就被人抢得一干二净了。
    「今年6月初三,东吴县户衙吏员秦书,下乡收税时,看中了刘老汉之女,后用刘老汉税没有交够之理由,将其女带走抵税,三日后在乱葬岗发现其尸体,四肢断裂下体撕裂,疑似被人折磨而死。」
    「去年七月初八,某某县县令,收贿某地主之钱,将与地主发生冲突的农户兄弟下狱,后用尽各种手段,其兄被活活打死,后兄弟受不了刑罚,签下了某地主以十文的价格,收购了某农户的土地的契约。」
    「陈三娘申告,今年正月中,她因为一些小事,抓进县衙女狱,因有些姿色,被狱卒凌辱,后跟牢狱中的其他女犯,被那些衙役们当娼女使用,公然收钱和各种物品,让外人进入牢狱,欺辱折磨她们,每日都有女犯人被折磨至死,其本人在被放出来之后,也身染花柳之病!」
    「去年腊月冬,云昌县……」
    中午之时,暂时停止审案的刑部官员们,将今天上午登记记录的案子,呈送到了朱瞻圭面前。
    看着眼睛足足有一尺厚的卷宗,朱瞻圭眼神冷的吓人。
    这只是一上午的时间啊,后面排队等着申冤的人,还一望不到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