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文屋 > 穿越重生 > 重生于康熙末年 > 第1979章
    七月满脸通红,踌躇半晌,方低声道:“赵总管,不是奴婢不懂事,实是福晋有苦衷……告诉福晋爷出事的,不是旁人……是……是二阿哥……二阿哥来给福晋请安,说在上书房听说的,爷被皇上责打……还问福晋什么时候接李主子回来……”
    赵丰琢磨一路,想了千百种可能,也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。他神情僵住,已经开始觉得头疼了……
    东江米巷,淳郡王府。
    今日,大格格初瑜同大额驸曹颙专程从城外回来,到王府这边给七阿哥、七福晋等人请安。
    曹颙除了陪妻子探视岳父岳母,就是为了跟岳父借人而来。
    七阿哥倒是痛快,听女婿说想借个骑射功夫好的下人,就将身边得用的一个长随罗青,连同其妻儿老小,一同送给女婿。
    曹颙是认识这个罗青的,知道是岳父身边当用的,有些不好意思,道:“岳父,要不换个人?是想要送到江宁故友处交教几个孩子,罗管事过去,有些大材小用了。”
    七阿哥摆摆手,道:“就他吧,不是教你的好友的几个孩子么?他正好。当年弘曙他们几个,罗青都教过,也算有些经验。你身边,也该多收几个人了。外头找未必妥当,往后我替你留心些……”
    第0881章 风向
    曹家虽有一两百下人,但是多是家生子,从其中能挑出得用的人有数。稍微出息些的,都在曹颙身边。
    剩下天佑这一代,孩子们,得用的人手就不足。初瑜之前同曹颙提过此事,因在孝期,也不好大张旗鼓买下人,就想等到出孝再说。
    “外头买的人杂,等过些日子,若是有官奴,买上些使着还便宜。”七阿哥说道。
    收没为官奴的,多是罪臣家属。曹颙想到紫晶身上,忙摆了摆手,道:“岳父,官奴还是算了。是要给天佑他们预备的,存了怨气,再生出是非反而不美。反正孩子们还小,也不着急,慢慢挑着看吧。”
    七阿哥见他这般说,就放下此事不提,道:“太医院有消息出来,赵申乔已经不行了,怕就是这几日。他上了折子乞休,皇阿玛不准,下了恩典,免了追缴余下的银子。不止他,兵部尚书范时崇从西北回来后,也一直病着,怕也熬不过这个冬天。”
    赵申乔是康熙初年的进士,为官五十多年,今年已经七十七,算是高寿。这范时崇,今年才五十八,还不到花甲之年。
    “范尚书前些日子不是说已经好了么?怎么病得这么重?”曹颙有些意外。
    范家是开国勋爵之后,汉军旗里数一数二的人家,自从范、李两家联姻后,李家已经隐隐有视范家为靠山的意思。
    今年的中秋节礼,李家甚是慷慨。据曹颙所知,以王氏的名义,送给尚书夫人的节礼,比给李氏预备得还丰厚。
    曹颙当时还觉得遗憾,若是李含玉嫁的不是范时崇的次孙,而是长孙,那李家说不定就真有了倚仗,曹家也能轻省些。
    范家行事素来低调,侍候几代帝王,也没有结党营私的行为,算是前清官场的不倒翁。
    对于李家的热络,他们也处之泰然,只当是寻常亲戚往来,叫曹颙看了,真是佩服不已。
    不过这也让曹颙看清楚一件事,“功臣”同“宠臣”的区别。
    “功臣”之家,余荫几代,就算偶有子弟不肖,帝王为了名声,多会宽免,不会轻易处置斩杀;“宠臣”什么的,要看帝王的心情,也要谨记“一朝天子一朝臣”,得以善终者少。
    户部兵部,本就是六部中的重要衙门,如今恰逢西北战事,更是重中之重。
    “为了建兵站,他在西北跑了一年多。别说已经年过半百,就是年轻人,也未必熬得住。不少人盯着这两个缺,现下还不知皇上是什么意思。只盼着上来个懂事的,你起复后也能省心些。”七阿哥说道。
    见七阿哥面有担忧之色,曹颙道:“岳父不必担心,就算上官难处些也无碍,小婿凡事恪守本分,不叫人挑出错来就是。实是计较得厉害,上面还有皇上看着。”
    七阿哥点点头,又说了几句家常。
    他心中沉甸甸的,不仅仅是为女婿即将起复之事,还有被驳回的请立郡王长子的折子。
    弘曙康熙三十六年生,今年已经二十四,早到了该请封的年纪,七阿哥也早已将长子默认为自己的王府继承人。
    实没想到,请封的折子递上去,却是驳回,朱批:“待后再议!”
    根据宗人府那边的消息,三阿哥同五阿哥都上了请封亲长世子的折子。若是不出意外,封世子的旨意,年前就能下来。
    对于皇父的用心,七阿哥也能察觉一二。郡王府庶出大阿哥,与册封过的郡王长子,分量天差的别。
    皇父驳回请封弘曙的折子,是不愿封了他郡王长子的名号,使得他成为西北军中仅次于十四阿哥、平郡王的人物。
    不知道,这份不愿,是怕弘曙分十四阿哥的军功同权利;还是担心一个郡王长子的身份,加重十四阿哥的权利筹码。
    直到这时,七阿哥才明白女婿不让几个小舅子同十四阿哥多往来的缘故。
    只要沾上夺嫡的边,凡事不得自专,真真是前程莫测,令人忧心……
    福晋正房,花团锦簇,因大格格归宁,王府众女眷都过来凑趣,眼下更是脸上都带着喜气,不住嘴的围着福晋说着奉承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