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苏氏风禾?苏氏风禾总部在边远的青城县,高爱媛犹豫道:“我离家太久了,想在香港陪陪父母。”
    苏月禾在内地根本不缺人手,她笑道:“我就是希望你能在香港帮我。打理我们在这里的外贸以及其他业务。”
    高爱媛知道苏氏风禾未来的出口外贸将大有所为,她没有再犹豫,而是伸出手:“苏总,合作愉快。”
    苏月禾笑了,“合作愉快。”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
    还有两章完结哈,番外会写,应该也只有两章。
    第113章 国货之光
    2000年,清明节前,岭下村昨晚下了小雨,清早依然有浓重的雾气。
    苏家大院在两年前重建,修成了二层楼的围合瓦房,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点,又升级了室内的软硬装,整体住起来更为舒适。
    闹闹和萱萱出国留学之后,庄顺兰回到了岭下村居住,现在老家就她和苏老爷子,外加两个保姆。
    而苏运昌已经去世三年,他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猝然离世的,苏运昌这辈子过得最风光的,可能就是他的葬礼。
    之后,苏家孩子也算是孝顺,每年清明扫墓就是苏家人最齐的时候。
    三妹苏月华硕士研究生毕业留在北京工作,之后又考读了博士,她现在对结婚找对象完全没有兴趣,全身心都在半导体的研究上。
    幺妹苏月红在中专毕业后,就开始在苏氏风禾上班,她能力强,做事雷厉风行,已经能独当一面,结婚后,生了一个女娃娃。
    早两年,读书最厉害的苏月华成了庄顺兰的心病,但她现在想开了,儿孙自有儿孙福,她再操心也没用。
    一大早,庄顺兰在菜园里看着保姆摘菜,她站在边上指挥人家。
    庄顺兰这个人比较挑剔,这两年换了几个保姆,她都不满意,唯独狗蛋的媳妇,做事细心,听得懂她说的话,还算符合她心意。
    庄顺兰喜欢吃自家种的菜,外面市场上买的,她总觉得没有自家菜园里种的好。
    摘好菜,回家路上,遇到梅嫂子。
    梅嫂子年纪也大了,农忙时还是要帮家里干活,不忙的时候,就来找苏老爷子和庄顺兰聊天打牌。
    今天也不例外。
    “兰婶,晚点打牌吗?”
    庄顺兰摆手:“今天不打,晚点她们姐妹几个都要回来,明天清明扫墓。”
    “都回来啊?”
    “老三不回来,她没空。”
    梅嫂子:“很久没见你们月华了,她现在怎么样?谈对象了没?”
    庄顺兰叹气:“没听说,谈不谈我也不知道。她也不会听我的,以前我说一句,她能顶我十句,现在人家也懒得顶我,我一说嘛,她就笑着转移话题。算了,我还是识趣一点,少管那么多。”
    “月华多少岁了?”
    “三十七了。”
    在农村,三十七岁当奶奶的都有了。
    梅嫂子劝慰道:“其实你也不用想太多,她有本事,也不怕没人养老,兰婶,你就看开点吧。”
    “晓得,年代不一样了,她过得自在就好,做父母的,也不能总唠叨。”
    梅嫂子换了个话题:“你们闹闹和萱萱出国留学,啥时候回来?还回来吗?我听说好多去国外留学的,都不愿回来。”
    说到孙子孙女,庄顺兰脸上终于有了舒展的笑意:“当然要回,怎么能不回?我们家两个娃儿,都是要回来的。他们去国外是学习,不是去享受,出去的时候就说好了。”
    “那也是,你们家大业大的,不得回来继承啊?”
    庄顺兰:“两回事,在外哪儿有在家好,是不是?”
    “我们岭下村,还得是你们家。不,应该说,我们省都还得是你们家。”
    “不说了,回家做饭去。明天后天也不能打牌,大后天我们再打。”
    “要得。要得。”
    到了中午,三辆轿车开进了苏家大院旁边的停车场,苏月禾下车的时候,正拿着手机打电话,是武进打来的。
    县肥皂厂前几年改名飞雁肥皂厂,因为业务一直停滞不前,县委现在想把飞雁卖了。
    苏月禾本来对飞雁没兴趣,但如果她不买,人家明洁后面肯定会下手,想想以其让飞雁落入外资手里,渠道被占用之后,慢慢死去,不如她花点钱买下来。
    跟武进聊完,挂了电话,苏月禾看了眼四周。
    苏家院子周围养了花圃,平时有专人打理,这个季节正是鲜花盛开的时候,所以目之所及,都极为养眼。
    回到家,连呼吸都顺畅了。
    不远处是大伯家新建的房子,苏柏桥苏柏林兄弟两个,一人修了一栋漂亮的别墅。
    幺妹苏月红在指挥人拿东西进屋,现在月红已经是苏家大总管,无论大小事务,都归她管。
    苏月禾乐得清闲。
    苏老爷子就站在房间门口,乐呵呵看着晚辈们,老人家已经九十多岁,依然神采奕奕,耳清目明,精神状态很好,他一直认为自己能活到这个岁数,是因为吃了七品叶人参。
    苏月禾看到爷爷就忍不住逗他:“爷爷,最近打牌赢了吗?”
    “没得。都是你妈赢钱。”苏老爷子说着,小声道:“你妈狡猾!月华呢?我怎么没看见她?”
    苏月禾道:“她不回来。她单位最近有项目在攻坚,没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