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文屋 > 穿越重生 > 时空穿越守则 > 第592章
    只是李穆川的体力太好了一些,一些山路李穆川都是快速走过,前后花的时间只用了大半天。
    欣赏了黄山的大好景色后,李穆川随即下了山。
    看着时间还早,李穆川也懒的去定机票了。
    拿着手机定位好后,李穆川沿着崇山峻岭直接朝着基地跑去。
    以李穆川现在的速度,跑起来的时候像是会轻功一样,踩着树梢就直接飞过去了。
    花了一点时间,李穆川回到了基地中。
    基地门口的哨兵看到突然出现的人,吓的差点就要拔枪了,不过看清楚了李穆川的面孔后,这才把枪收了起来。
    李穆川冲着两个哨兵笑了笑,随即进了基地。
    得知消息的黎莺匆匆赶了回来,看到李穆川已经回来时也愣了一下。
    “现在飞机都这么快了?”
    她从刘建辉那可是听说李穆川在黄山的,李穆川就算是坐飞机那也得转机吧?怎么这么快?
    “啊,我嫌飞机太慢了,自己跑回来的。”
    李穆川随意说了一句,却是听的黎莺嘴角一抽。
    实力强就是任性啊。
    听听,听听,这是人话吗?
    还有嫌飞机慢的。
    不过以李穆川的速度来说,确实是可以嫌弃一下这飞机的速度。
    “怎么样,我离开的这些时间,华夏这边一切都好吧?”
    回到家,就感觉轻松了很多,李穆川一边拿出手机给父母发送几条消息,告知他们自己这边一切都好。
    一边对着黎莺问了一声。
    “要说非常好都不为过,我们在大乌星系那边找到了好多资源,就是有些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没太大用处了,现在还在塞选中。”
    黎莺闻言立刻说道。
    随即仔细的将最近发生的事,一一和李穆川说了一遍。
    为了开发大乌星系,华夏这边直接调了一千多万人过去。
    一些工程集团为了争取到前往大乌星系建设,更是施展出自己的浑身解数。
    眼下大乌星系那边,可是无数工程队正在卖力干活。
    上个月的时候,华夏刚刚在那边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,一颗导航卫星,不过这些还不够。
    要组建成卫星网络的话,还需要更多的卫星发射上去才行。
    不过好在那边的星球可没有人争抢,所以对于卫星的轨道来说,可以选择的空间就大多了。
    眼下大乌星系那边的发展,一切都是极为顺利的。
    李穆川听着黎莺所说的话,在一旁频频点头,一边给自己的父母发送着消息。
    只是随即,一条跳出来的新闻让李穆川愣了一下,随后下意识的点了进去。
    “华州药企?”
    这不是自己卖给对方基因免疫血清的国企么?
    看到这药企,李穆川仔细看了看新闻。
    “我们已经研发出神经外骨骼装置了?”
    这原本的药企,到了现在居然都开始研发起这个东西来了,估计是之前分配下去的科技,有一部分分配到了这华州药企上了。
    “你说这个啊,这个本来就是你好早以前带回来的技术,没什么好稀奇的。”
    黎莺闻言,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。
    她是看了许多李穆川带回来的科技,自然是对于这个科技没有感觉有什么稀奇的。
    只是在这个外骨骼装置发明出来之后,这回儿引起的轰动却是一点也不小。
    神经外骨骼装置,采用的是仿生物驾驶舱的技术。
    以这一项技术结合到了外骨骼装置中,从而让一些受伤瘫痪、截肢、亦或者是先天残疾的病人,拥有了重新站立起来的能力。
    仿生物驾驶舱,本身连接的就是脑电波,因此达到控制外骨骼的地步。
    而在这一项技术进行优化之后,直接就成为了人的第二肢体。
    李穆川仔细看了看,外骨骼并不是特别的大,甚至是显得非常小。
    只是穿戴这外骨骼的时候,需要背着一款小书包,书包里面装的就是电源和处理系统。
    受限于当下的科技,即便是对于仿生物驾驶舱进行了一些优化,但还不能优化到特别小的地步。
    所以需要一个书包来装着。
    虽说是使用到了这一款书包,但其满满的科技感却是一点也不丑,甚至还有一点未来战士的模样。
    “这个东西不错。”
    李穆川看到这东西,当即开口说了一声。
    “我们的克隆舱什么时候能够研发出来?”
    克隆仓,专门用来克隆人体的器官用来移植治疗使用,这种东西建造出来了,到时候就能够救到许多病人了。
    “已经在研发了,按照目前的这个进度,大约是到年底的时候第一台克隆仓就可以出来了,到时候一起出来的,还有医疗纳米机器人。”
    这是之前的时候,李穆川带回来的纳米生产线的功劳。
    医疗纳米机器人的单子排的比较靠后,不过在年底的时候也可以出来了。
    克隆仓出来之后,需要进行一些测试实验,只要没有问题,也可以投入使用了。
    到时候这些,都是会纳入到医保里,不至于让病患看到了治愈的希望后,又没有钱可以救治。
    原本研发这些东西,出来之后收费便宜是亏本的,不过由于技术都是李穆川带回来的,这里面直接节省了无数的研发经费。